为建设数智创新型大学注入青春动能——我校成功举办青年骨干培训班

作者:万天宇2025/09/17 15:15

为引导学校青年骨干与年轻博士在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中找准方向、凝聚共识,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9月11日至13日,我校在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举办青年骨干培训班。近40名来自教学管理一线的“85后”青年骨干齐聚一堂,完成了一次充电蓄能之旅。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立足学校发展战略视野与实践所需,精心谋划、系统设计5场专题辅导报告、3次靶向性集中研讨以及1次沉浸式现场教学,形成“理论浸润+交流互动+实践观摩”的培训链条。校党委书记丁荣余、党委副书记牛玉韬全程跟班指导,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迎春到班主持研讨会。

丁荣余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是学校干部梯队建设的“源头活水”,更是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关键变量”。本次培训是近年来首次针对青年骨干开展的系统性赋能工程,也是落实省委巡视整改要求、解决年轻干部储备不足问题的关键举措。丁荣余就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铸魂强基、锚定航向,深刻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奋斗精力不散;二是要潜心向学、甘为苦舟,带着“体系办学堵点如何破”“数智化转型瓶颈怎么解”等现实课题深学细悟,在沉潜钻研中厚积薄发、学有所获;三是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把课堂所学内化为“破解难题的钥匙”,外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用实干成效作为检验本领的试金石;四是要遵规守纪、树好形象,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展现青年骨干的优良作风。

校党委书记丁荣余开班动员讲话

辅导报告环节,授课专家结合专长领域的研究积淀与实践经验,锚定行业发展前沿与政策导向,对核心知识进行体系化拆解与深度解读,紧扣各类场域中的痛点难点,通过案例解构、经验复盘等形式强化实操指引。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个形象的比喻,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丁荣余从认清形势、积极工作、不断创新三个层面,深度解读当前社会经济转型与学校改革发展交织下的机遇窗口与挑战瓶颈,勉励全体学员涵养“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在能力迭代升级、视野格局拓展、综合素养淬炼上持续深耕,以系统性思维破局、以颠覆性创新蓄势、以实践性魄力攻坚,推动个人成长轨迹与学校发展蓝图深度耦合、同频共振,为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向纵深推进、迈向新能级注入强劲动能。

校党委书记丁荣余作题为《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书写成长与事业共进新篇章》的辅导报告

牛玉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干部履职的核心要义、好干部标准的深刻内涵,以及新时代干部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履职能力,激励学员以“学”立身、以“思”明辨、以“行”建功,在持续精进中夯实成长根基,早日成长为堪当学校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骨干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牛玉韬作题为《勤学善思笃行 努力成为可堪重任的好干部》的辅导报告

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扬州市产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学校特聘教授徐祥华以扬州产教融合实践成果为核心锚点,从产教融合定义、实践意义、成果案例、实施路径、教师骨干职业素养和未来发展思考等六个方面,详细阐释产教融合的深层逻辑与实践范式,倾囊分享专注该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

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扬州市产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学校特聘教授徐祥华作题为《产教融合与职业素养:从理念到行动》的辅导报告

发展规划处处长唐荣在回顾学校过往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分享“聚势谋远”的独到见解,着眼未来长远布局,明确“强基扩能”的核心方向,为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科学研判与设计思路。

发展规划处处长唐荣作题为《聚势谋远 强基扩能——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辅导报告

许文静副研究员系统梳理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其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核心任务与关键节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教育改革方向,就开放大学未来发展的可视化路径提出前瞻性构想。

许文静副研究员作题为《历史之维与当下之思:如何认识江苏开放大学》的辅导报告

集中研讨环节气氛热烈、严肃活泼。丁荣余、张迎春、牛玉韬先后主持研讨会议,参训学员围绕“成长压力与个人潜能”“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对学校运行痛点的改进思路”三大主题,深融专家辅导报告的核心精髓,聚焦制约学校、部门和学院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管理的突出问题展开多维思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厘清工作逻辑,进一步校准发展路径,凝聚起推动工作的共识。

张迎春仔细聆听了每位学员的发言,并逐一作出回应。她强调,全体学员要辨明方向、谋划全局,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坐标系,立足国情省情校情思考学校“四类教育”的发展路径,切实增强推进学校事业向前迈进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要夯实根基、厚植储备,以体系化思维迭代知识矩阵,以结构化策略强化能力素养,全面淬炼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与系统思维,为个人成长成才构筑坚实稳固的发展基石;要勇逐浪潮、赋能发展,秉持开放包容的格局主动拥抱数智化新纪元,在教学科研的实践场景中积极探索、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为学校数智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势能。最后,她援引“1.01365=37.78”“0.99365=0.03”两组公式,将“与时俱进则日新日进,稍有懈怠则不进反退”具象化为清晰可辨的数值差异,鼓舞大家始终保持昂扬奋进姿态,携手共绘学校发展新蓝图。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迎春主持研讨会

集中交流研讨现场

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高邮浩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考察高邮市浩芝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该村通过“公司+农场”与“党员+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农业园,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党建引领下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双赢”,为学员们带来了生动的实践启示。

本次培训既为青年骨干能力提升给予了精准指导,更从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视角,有效凝聚起驱动事业向上突破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学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破题攻坚的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的具体举措,全身心投入到江苏开大的转型发展中。未来,学校党委将进一步优化“机制完善—平台搭建—体系健全”的闭环培养路径,以高素质、专业化、善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文:组织部 万天宇、朱宝,图:宣传部 王济宇,审核:胡大华)